|
業餘時代馬伕薪酬不高,有時甚至是冇工開,但他們怎樣過活呢?
香港人一向自強不息,馬圈亦不例外,薪酬低他們唯有諗多嶷計,最重要是不怕辛苦,而且夠齊心,於是發展了不少商機,當中最直接是賣東西,好似賣花、賣雪糕、賣各式各樣的小食,至於點解會關團體事呢?全因有外來人想到跑馬地一帶做生意,他們必定會聯成一線對抗敵人,甚至有時以拳頭相贈;郁手郁腳就交畀男人,員工另一半除了照顧子女,也時不時會出檔口幫手,而屋企的子女便交給鄰居,或樓上樓下的同事家屬照顧,當時的宿舍可以話個個一家親,無分彼此。
此外,華人職工會亦會伸出援手,相信有追開本專欄的讀者,都記得工會在桂芳街的宿舍附近,營辦了茶水站、聯誼會及會堂。會堂除了一年舉辦幾次會議,平時多數會上演大戲和電影的,換言之亦不時需要人在內工作,例如售票員、帶位,及有電影上演時需要放映拷貝的人員。
這些職位工會當然不假外求,一於益一班員工,聘請他們擔當。茶水站和聯誼會如是,同樣工作由他們擔當,所以當時的馬伕,不少都是樣樣皆能,可練到一身好武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