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作為全亞洲推行職業足球先軀,就算人走兩步你走一步,也不應落得如今情況(當然有人認為環境已不錯,也有人認為今不如昔),千蒼百孔之原因不用詳述,源頭,我想因為一開始已「畸形」……
職業足球在所謂蓬勃的七、八十年代,一樣有比賽場地不足、請外援如隔山買牛、香港隊戰績不突出,班主連年掟錢一樣冇止蝕之法,只是當時「民風」睇波仍是數一數二之娛樂,球市才可更有力支撐着。即是,那只是將非職業更改冠名為職業,有更多人願意付出而已!
「飛起來」大計都係「空想」
結果又係「政策永遠追不上時代步伐」……如早前跟某名宿談起:講完,郁下,又依然故我。擁有私家場的又不見訓練出何等了不起模樣,公眾享用設施卻就是職業球員根據地,基層無法搞好,那現在的「鳳凰計劃」,除了迎合亞洲賽資格,其他準備,有何躍進?職業聯賽,也從不單止「表面」一層,如至少乙組的球隊缺乏健全營運模式,又怎去「銜接」?
「進擊的港甲」,這網上足球節目以批評本地波概況為主,起碼主持們仍每周入場「審視」大部分本地賽事,對得住支持本地波的「球迷」稱號;另一面有人疾呼甚麼要講句好話支持代表「正能量」?我話粉飾太平者的根本目的也是一堆「米田共」,為生活發聲有何不企理?
又回到那次拜訪中華台北足球領導人,人家大本營只在某棟綜合大樓某一層某單位,拋出的是進軍世界宏願;本地足總坐擁一大楝豪華辦公大樓,有要「飛起來」的計劃,但結果殊途同歸,都可能是又一次「空想實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