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波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查看: 331|回复: 2

[篮球] 中国职业篮坛期盼质变

[复制链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超级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7444
精华
8
专家点
120

盘口精英奖最旺人气奖终生成就奖

发表于 2012-4-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4月8日体育专电(记者林德韧、徐济成、单磊、李博闻)以CBA为代表的中国职业篮球在2012年的总决赛达到了新的高度。五棵松的欢呼与泪水,成为永恒。历经17年的艰苦创业,中国篮坛终于用自己的力量奉献了一场接近世界篮球高端水平的精彩大戏,中职篮CBA迈开了追赶世界的步伐。

CBA的17年,见证着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的努力,推动着中国体育重心的转移,预示着中国职业体育文化和市场的巨大潜力。

职业体育发展的量变新高

总决赛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收视率较去年成倍增长,众多大牌国际球星的加盟,创纪录的企业赞助……五棵松一夜,宽敞明亮的球场,排山倒海般的球迷加油声,让人们仿佛置身于美职篮NBA的赛场。

不过,这样的辉煌到来得还是太晚了。相较于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远远滞后。CBA从1995年才有商业冠名赞助的起步,1997年才有了从原国家体委机关里剥离出来的项目运动管理中心。从2005年CBA正式更名为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并实行全面改革算起,CBA步入向职业化发展的正轨实际上仅有7年时间。

“CBA”字样首次出现是在1995年8月当时的国家体委篮球处公布的“CBA篮球联赛技术手册”上,虽然“职业化”、“市场化”一直是CBA努力的方向,但由于各个俱乐部大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业队转型而来,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产权不明晰、行政干预强烈、管理垄断性,使CBA在开始的几年就像是原有的全国联赛的延续,享受全国选才优势的八一队一枝独秀,CBA竞争力不强,关注度也不高,当全国众多行业都在经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洗礼时,男篮联赛这个本身就具有市场属性的载体却一直步履蹒跚。

转机出现在2004年,经过了9个赛季的探索,中国篮协在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调研后整理出了两大本资料,并以此为基准制定了《北极星计划》,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使CBA成为亚洲最好的联赛,并向世界级的职业篮球联赛迈进”的目标,“培育和发展强有力的CBA品牌”,“使CBA成为盈利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赛事”首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实施,这是CBA联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改革。

《北极星计划》带来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消升降级、一周三赛、实行南北分区增加比赛场次,最重要的改革是取消联赛冠名商,使用国际通行的“TOP(顶级)赞助”方式,同时推出“服务球迷、服务赞助商、服务媒体”的办赛思想。这些改革措施,至少在形式上激活了CBA被压抑已久的潜力,广东队与江苏队在那个赛季的总决赛中为中国球迷奉上了一场经典对决,凭借最后一节的反击,广东3:2险胜江苏。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成为CBA历史上精彩的记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本来应该向着“管办分离”和“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股份制改造层面前进的CBA联赛,又陷入停滞的状态,但是已经取得的形式上的改革量变成果,也并没有完全被颠覆。CBA各俱乐部不断加大投入,使联赛的量变不断积累,酝酿着质变。

2012年3月21日,CBA总决赛在世界篮球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场地——五棵松的万事达中心举行,这是CBA历史上首次在奥运会级别的篮球馆中举办非表演性质的正赛。从举步维艰,到求新求变,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的大背景下,北京队和广东队上演的这一场“巅峰之战”,成就了CBA量变积累的一次盛大绽放!“登堂入室” 的CBA在形式和感观上,迈向了一个新高度。

以篮球、足球为代表的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无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产业和实现联赛的职业化、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但在CBA的发展过程中,反对职业化的声音和做法从未停止过,非职业的做法也在CBA以往的赛季中屡屡上演。“求稳怕乱、小富即安、别添麻烦”是不少人的内心写照。由于认识的不到位和运行的不专业,对裁判的质疑,与媒体的冲突,球迷对于客队的攻击,俱乐部老板对于处罚的不满,并由此引发的球迷与媒体的地域性冲突,曾经在2012年度总决赛之前,使得中国篮协的公众形象几乎沦落到和扫黑之前的中国足协一样负面。

但是,这些沉浮与动荡,都已经无法阻挡在五棵松迸发的CBA量变的喷薄,曾经迟滞但如今不断加速的CBA联赛,正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在职业体育的道路上放开脚步,勇往直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超级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7444
精华
8
专家点
120

盘口精英奖最旺人气奖终生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职业体育质变的期待

举办了17个赛季的比赛,CBA从无到有,由小到大。17年间,围绕CBA为何而办、为谁而办、怎么办,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酝酿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的“奥运争光计划”于1995年面世,而中国的足篮排三大球却陷入新中国体育史上最深的低谷。2008年中国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的51块金牌,没有一块属于真正的团队项目。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大捷,难掩三大球等集体项目和田径等基础项目由于缺乏足够的关注、编制和经费而导致的成绩滑坡,并由此引发了中国体育界和社会各界对“金牌含金量”的讨论和反思。

著名体育产业专家鲍明晓教授就指出:“如果夺取金牌是以丢失需求、丢失人群、丢失市场、丢失财富、最终丢失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力作为代价时,这样的体育还是人民真爱的体育吗?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历史进程所呼唤的体育吗?”

在联赛成立之初,篮球的职业化改革并未成为主流,在不影响中国体育“金牌战略”的前提下,CBA与足球职业联赛一道,成了改革的“试验品”,而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三大球自己养活自己,不增加财政负担;万一球类项目成绩滑坡,也不会影响作为重中之重的“奥运战略”。

“试验品”的地位与当时主流的“奥运战略”、“金牌战略”不可同日而语。以往竞技体育以夺取金牌为唯一目标,其他的一切都要为这个总体目标而服务,在这个体系中,篮球也不例外,以国家队为中心,一切都要为国家队让路。而一个成熟的篮球职业联赛应该做的,其实是一种文化产品的生产。举办观众喜欢看的篮球比赛,是职业联赛的最高追求;服务球迷、满足球迷需求,这是职业联赛的准则。

职业联赛需要吸引观众,就必须把最好的球员和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而国家队需要好成绩,同样需要这些资源。国家队与联赛的矛盾,在任何一个体育发达国家都存在,尤其体现在足球、篮球这些职业联赛发达的项目中,但这些国家一般会采取协商、兼顾的方式,以取得国家队和联赛利益的共赢。

但在中国体坛,国家队和联赛地位的失衡却非常严重。2006年,为能更好地为奥运及国家队服务,在统一安排下,篮协不得已作出了缩短CBA联赛赛程、将每队50场常规赛减少为32场的决定。

2007年,为备战北京奥运会,又是在统一安排下,篮协将CBA联赛开赛时间提前到了10月份。2011年,为备战伦敦奥运会,联赛提前开打,留给国家队尽可能多的集训、参加热身赛的时间。

2011-2012赛季是各俱乐部投入最大的一个赛季,但是一些省区市为了全运会而牺牲俱乐部的利益;联赛的一些规章制度朝令夕改;本赛季绝大部分球迷认同的“最有价值球员(MVP)”马布里,竟由于“仅限本土球员”规定而铁定无缘该奖项。好的球员不能全力打联赛,最好的球员竟不是“最有价值球员”,联赛的怪象令人感叹。

很多专家都曾指出,国家队的集训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时间,两个月足矣。中国篮球队是全世界集训时间最长的国家队,比欧洲相应水平的国家队集训时间长一倍半,而效果却远不如对手。

目前世界上篮球国家队的格局,基本上是与本国联赛的水平相匹配的,联赛水平上去了,国家队水平自然低不了。在亚洲范围内CBA的竞技水平依然是一流的,不仅中国队长期处在亚洲顶尖的位置,而且以在CBA效力的球员为主干的约旦队更是在2011年武汉男篮亚锦赛中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间接证明了CBA的实力。

因此,借本赛季CBA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体育的发展重心也应该迎来一个转移的契机。能否把CBA打造成盈利能力强、文化影响力大、社会美誉度高的品牌职业赛事,不仅关系到中国篮球的盛衰,更关系到中国体育产业的前途命运。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彰大会上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X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体育产业已经纳入国家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


新的形势要求中国体育界要有“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应当改变中国篮协与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状,实现“管办分离”;应当完善联赛规则,马布里无缘“MVP”、歧视性标语无处罚条例等情况,需提前制定规则予以应对;应当实现裁判的职业化,使裁判的执法水平与联赛的发展挂钩;应当拓展CBA市场,从球队产品、品牌推广、电视转播、网络包装等方面开发市场潜能;应当改进媒体服务,避免座位不够、网络不灵、信息不畅的尴尬;应当加强赛场管理,正面引导、规范联赛文化……

做好这些,把事关中国体育发展的职业篮球再次当作“突破口”,从制度、思维、资源等方面大力改革,把打造高质量的职业篮球联赛作为自身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这样才能达到CBA真正的“质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超级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7444
精华
8
专家点
120

盘口精英奖最旺人气奖终生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体育文化需要更丰富的时代“名片”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

30多年前,我们能够在世界上展示中国人风采的舞台十分有限,人们对体育文化的精神需求是国家队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振奋民族精神。30多年后,中国在全世界已经拥有足够多的舞台展示自己,当中国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狂揽金牌之后,人们忽然发现,我们在作为世界体育主流的三大球以及网球等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上依然薄弱,中国是体育大国,但还不是体育强国。

从容国团为新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以郎平为标志的中国女排完成“五连冠”伟业,再到姚明在美职篮NBA中打出出色成绩,以及和姚明同时代的刘翔、李娜等,中国体育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旗手”和领军人物。

“金牌至上”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姚明没有拿到过一个世界冠军,却成为中国体育在世界上亮丽的名片之一;他作为“民间体育文化大使”对于推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喜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娜得到的并不是奥运冠军,但这个职业赛事冠军的“含金量”却远胜于奥运金牌。她征战法网和夺冠后的感言,为中国人的自信、拼搏、阳光、幽默在全球作了一个绝佳的“广告”。这就是职业体育的影响,也是职业体育的魅力。

在世界上,顶级球队、球星往往成为青少年狂热喜爱的偶像。这些明星通过健康向上的形象和出神入化的技艺,对青年群体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但在中国,职业联赛、职业球队、职业球星的榜样引领作用仍未被充分开发出来。

CBA总决赛,北京队获胜的那一刻,五棵松球迷的沸腾与振奋,超过了4年前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击败德国进入八强的场面。北京队的胜利,也引起国内媒体和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成为球迷热议的新闻事件。办好职业联赛,使中国球迷能欣赏到世界级高水平联赛,同时增加中国体育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也是另一种“为国争光”。CBA的球星,也将渐渐成为继奥运会、亚运会冠军之后,中国体育精神新的象征。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丰富了之后,精神生活的需求就被激发出来,去五棵松看球、去工体看球,成为一件“有面子”的事情,甚至成了一些球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隅篮球队、国安足球队,也成为北京这座城市的新象征。这样的精神“图腾”,正是中国体育从单纯的“为国争光”到如今的“既为国争光,也为国争利,为民造福”的量变积累的标志。

精神“偶像”逐步确立的同时,CBA也滋生了一个不光彩的现象——“京骂”。“京骂”并非本赛季才产生。不过,五棵松一战,通过CBA史上最强的传媒效应传向全国,过去并不以为意的宣泄谩骂,在万事达中心被放大成为比赛的一个污点。

首战过后,篮协出台了严厉措施,促使球迷们在冷静中思考,到了第二、第三个主场,大面积的“京骂”消失了,球场文化也在历练中逐步提高。不过,从本赛季出现的向场内扔掷杂物、辱骂客队球员、围堵客队大巴等事件可以看出,CBA的球迷文化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文明观赛也是篮球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篮球,是一项外来的运动。篮球文化,也是一种“舶来品”。在CBA的赛场上,穿着NBA球衣来看球的球迷大有人在,而日本动漫“灌篮高手”在青少年中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相比较而言,CBA文化形象塑造无疑任重道远。

史无前例的一个赛季,CBA展现了无尽的潜力。办好CBA,是中国职业体育达到世界水平的必由之路。中国职业体育从量变到质变,需要高层次的推动和深层次的自觉。量变的成果需要质变来巩固和升华,中国体育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本文来源:新华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估波论坛

GMT+8, 2025-1-21 2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